失信下一句是而不立失信不立的意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人不能不讲信誉。《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什么?
1、“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意思: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生存,做事业没有诚信就不能兴旺。2、出处:《论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3、其他关于诚信的名言/俗语:(1)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o离娄上》第十一章(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意思?
【原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注译】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保不住了。 【解读】这是中国古代民本论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孔子的门徒子贡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以“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应之。子贡问:“如果去其一,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若再去其一,则“去食”。去食不是就要饿死吗?孔子解释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是立国之本。孔子很重视人民的力量,他把赢得民众的信任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国家必须有人民的信任才能稳定。纵观古往今来的中外历史,垮掉的政权,其失败之由,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失信于民。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从古到今,博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对政府充满信心,是执政者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