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实力

二战前日本海军实力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日本海军实力

日本军工业很强,海军也不弱。

但是这种「强」,是有依赖性的强。钢铁、工业母机要进口、橡胶都要进口,

最重要的是,石油必须进口!

一旦切断,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

咱们这里需要补充一个小知识,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日本的能源结构是这样的:80% 的石油来自美国,10% 的石油来自东印度群岛,只有 7% 左右的石油可以自给。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从 918 开始折腾到 40 年,找到能替代美国的石油生产地了么?

没有。

不仅石油高度依赖美国,铁和各种军需物资都严重依赖美国,甚至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美国人提供的这些物资,日本这侵华战争就根本打不起来。

这就是二战中最讽刺的地方,美国人是日本人在二战前期最主要石油来源国,而且没有之一。日本人觉得不能任由老美这么掐着自己的脖子,于是 1934 年出台了《石油工业法》表示要加强本国石油产业建设,效果……一般吧;然后 37 年又搞了个《合成油法案》,表示要开动大日本帝国先进之科技手段以煤改油,效果……更一般。

考虑到 1937 年日本的财政收入才 47 亿日元,而以当时的汇率来看大概 3 日元可以折合 1 美元,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每年日美之间几亿美元的进口额意味着什么。

而更倒霉的是虽然侵华战争开始以后日军进展极其顺利,然而中国是个贫穷的农业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而工业建设又是个耗时巨大、烧钱极多的活儿……所以日本人十分郁闷地发现自己这仗是越打越大,然而钱却都进了美国人的兜。

这就是为什么 37 年日本人在扬子江上炸了美国船,罗斯福把这事按下去的原因之一——顺便一提,日本人为了平事掏出来了 2214007.36 刀,1937 年的两百万美元啊……日本人在占领区甚至搞了一次「抵制美货」的闹剧,然而美国人对此并不在意:有本事你抵制我的石油啊?

美国国内群众此时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已经是十分强烈了,甚至有几百名学生代表参与了焚烧日本丝绸的行动。等到了 1938 年美国政府觉得实在不能再这么容忍日本人了!必须上点手段了!

于是政府向上百家工厂写信:建议不要跟日本人做生意。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道义禁运」。

道义禁运的效果极其明显,立竿见影,日本人 37 年从美国进口的飞机及部件达到 248.4 万美元,38 年为 1745.4 万美元,增长了 7 倍。

这么拖拖拖一直拖到 39 年重庆轰炸,美国人民一看艾玛这太惨了,咱们真的不能再卖给日本人石油了,罗斯福表示那不成啊,你不卖给他石油了他狗急跳墙去打英荷东印度群岛怎么办?为了避免战争扩大咱们还是继续做生意吧……

为什么罗斯福对东南亚这么关心呢?

原因有三:

一是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还很严重(虽然在迅速扭转之中),大家都认为一战是邪恶的资本家篡夺政府打的不义之战,咱们美利坚工业力天下第一,为啥不能静静地看着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咱们就卖军火赚钱?

二是美国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前其基本战略构想都是先欧后亚,为此牺牲一点中国利益根本不是事;

三是东南亚乃是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而美国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没有之一,手头却没有靠谱的天然橡胶产地,对东南亚的橡胶高度依赖。

可尴尬的问题在于你想继续跟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

没钱了。

日本之所以能在侵华战争初期进展迅速,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军队跟政府都为此准备多年,攒到一起之后爆发了一波。从战后复盘来看,日本国力在 1937 年达到巅峰水平,然后就开始滑落:

这里咱们需要简单讲一下日本奇葩的产业结构。

正常国家的一二产业是相互补充的:我第一产业提供原料,第二产业加工原料,剪刀差完成原始积累慢慢爬工业科技树,最后再进行反哺。

可问题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拿到了大清朝的巨额赔款,又获得了朝鲜、满洲与台湾这三个殖民地,这让日本得以在不对社会基础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情况下上马军事工业。最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

1.日本的基本盘是寄生地主制,生产关系极度落后,普通农民负担着极为沉重的地租,阶级矛盾十分严重。

2.由于第一点的存在,所以日本国内存在着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使得日本的轻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非常发达。

3.甲午战争后获得的大量赔款使得日本得以建立起与其国力不匹配的发达军工业,但却缺乏相应的制造业基础,大量工业母机必须依赖进口。

所以你说日本军工业强不强?

挺强的。

但是这种「强」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强」,是有依赖性的强。废钢铁要进口,工业母机要进口,橡胶要进口,石油那更不用说了,必须进口。所以日本想爆产能,就必须扩大进口,爆的越多进口的越多……

关键在于当时做国际贸易要的是真金白银。

你日本在占领区发行军票,行!在国内超发货币,没问题!可你想买我美国人的石油和机器,想买我东南亚的大米和橡胶,对不起,拿黄金英镑美元来!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硬通货去哪搞?

抢中国人的?没毛病!可中国当时是个农业国,比日本还穷啊!

搞进出口贸易?

这个靠谱,二战前日本最大的外汇来源是咱们上边提到的纺织品贸易,再加上一点生丝。日本人自己说得好:

可是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产业,侵华战争扩大之后日本的人力资源迅速见底,大量生产能力转向军工业,军工产业大发展的后果就是进口物资要向军用物资倾斜,1937 年 9 月,日本政府实施「等级临时措施法」,限制棉花羊毛等产品进口——人手又不足,产能又不够,原料也没有了,你咋办?

所以说论持久战里说得好啊:

因此日本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向东南亚伸出了魔爪。

1939 年 2 月,日本占领海南岛;3 月,日本人又搞定了距马尼拉 700 英里的南沙群岛;6 月,派兵封锁天津英租界,7 月强迫英国人跟自己一起建设「东亚新秩序」,正在欧洲被希特勒搞得焦头烂额的英国人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在 7 月 24 号跟日本人签订了「有田——克莱琪协定」,承认了日本在中国有「特殊需要」。

这下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7 月 26 号美国政府正式通知日本,咱们那个美日商约即将在六个月后废止——半年时间,你自己想想清楚,到底还要不要铁和石油了。

日本人终于发现这自己扛不住啊!赶紧还是跟美国人谈谈吧。

于是 9 月 25 日,海军稳健派、熟悉米英鬼畜内部动向之大将野村吉三郎任专职外相,开始跟美国进行谈判,美国人说这事好办,你们开放长江下游、尊重我们在华权利,有钱大伙一起赚嘛!只要你们肯把中国的利益让出来一点,咱们这个商约还是可以再签的。

未果。

这期间的态势十分有趣,日本人在诺门坎吃了大败仗,彻底打消了北进的念头;敌后大规模扫荡、扫荡、再扫荡,八路就是扫不干净;正面战场进入相持状态,长沙会战、随枣会战都没能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日本国内的经济开始遭不住了。

对日本人来讲,事情非常尴尬——你要是想继续从美国人手里拿到物资,就必须按照美国人的意思,控制战争规模;而你想控制战争规模又控制不下来,中日战争旷日持久,中国又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战乱爆发之后原本脆弱的自然经济雪上加霜,国民政府节节退缩死不投降,八路军在敌后野火燎原遍地开花,华北粮食产量在日军侵华之后就没怎么正常过,最后到了 1940 年日本人为了维持华北地区的统治甚至要进口粮食,运到华北给中国人填饱肚子——我特么到底是来干啥的??

美国人此时反而比较克制,由于罗斯福担心「再进一步就会激怒日本」,所以 1940 年 1 月日美商约失效之后两国的贸易竟然还在诡异的继续着,然而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日本的外汇储备正在飞速的枯竭,对他们来说,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未分类

夸,“夸”可以加什么偏旁再组词?

2022-9-14 22:23:11

未分类

群控30个号一天收益多少 群控手机项目

2022-9-14 22:32:17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